这次去贵州,没去黄果树,没喝茅台酒,没吃老干妈,倒是嗦了一路的粉。贵州人嗦粉的花样,倒是真不输给湖广地区的朋友。
酸汤粉
发现地:黔东南全境(凯里、西江苗寨、镇远)
从中午29度的深圳跑到了晚上13度的贵阳,强烈的温差差点没把短袖短裤的我冷死,所幸一碗热乎的酸汤粉及时的奶了我一口。
作为贵州人民喜闻乐见的食品,酸汤似乎有多种配方,光我这一周感觉就吃了四五种,像是番茄啦、酸菜啦、酸萝卜啦、香茅啦,用料层出不穷。其中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在镇远的潘妹吃的这种以红番茄和红辣椒做底的酸汤,汤色清亮不油腻,酸辣适中,配上刺激食欲的番茄香味,属实适合下饭。
粉类杂烩(锅巴粉 灰碱粑 宽粉 干切粉)
发现地:镇远汽车站旁
在镇远等车的时候,晃到了旁边的路边摊吃点早餐。老板娘问我要吃什么,我看着摊子前面这些稀奇古怪的粉面犹豫了一会。老板娘看我这样,倒是很干脆:“这些都是镇远的特产,去了别的地方你吃不到嘞,要不一样给你下一点?”“好嘞”
我看老板娘也是个热心肠,干脆就一边吃,一边一样样问起这些粉的名字和做法;老板娘正好也比较闲,也就坐那聊了一会。
锅巴粉(左数第三个框下方):外层有油煎的香气,吃起来有嚼劲,吸饱汤汁后口感柔和不腻。大概类似于将烙饼卷起来切条下锅煮的感觉。
灰碱粑(左数第二个框上方):口感柔韧劲道不粘牙,入口有明显的碱水和大米味,类似于有韧劲的碱水粽。大概是用碱水制成的米糕切条下锅煮。
宽粉(左数第三个框上方):粉片较薄,口感清爽,易被汤汁浸染。比陈村粉要软一些,故而容易烂。
干切粉(左数第四个框):大部分人应该都吃过。个人认为扁的比圆的更好吃,爽口,容易入味。
遵义虾子羊肉粉
发现地:遵义
在深圳吃了很多家遵义虾子羊肉粉,我发现没有一家是放了虾子的。到了遵义以后,我才发现,遵义底下有个虾子镇。
除开对此虾子非彼虾子的抱怨,我还是蛮喜欢吃虾子羊肉粉的——它的肉汤味道浓郁香醇,而且不是调味粉精那种做作的香浓;羊肉羊杂香酥不腻,而且用料扎实厚道,加四块钱肉铺了一整碗;粉条软糯,易吸汤汁,却又不失大米本味。这碗粉,比深圳同行高出10086分。
花溪牛肉粉
发现地:贵阳花溪(花溪区、青岩古镇)
端上来的时候,我想加点辣椒,老板娘急急开了口:“我们家这牛肉原汤很好的,你先喝口汤,别忙着加辣椒。”可以可以,牛肉原汤配牛肉粉,原汤化原食(瞎扯)。
不过这牛肉原汤倒真的挺本源的,少盐少油,喝的就是一股牛肉味,配上香葱和香菜的缕缕香气,还真是一线喉,不油腻。粉条中规中矩,牛肉呈丁状,有点太有嚼劲了;倒是汤里配的酸菜,给了牛肉汤的口感一抹舒爽的亮色。
脆哨砂锅粉
发现地:贵阳
这碗粉,我是吃了一个文化差异的亏。脆哨这玩意,在广东,叫做猪油渣...本就比较油腻的砂锅粉,加上脆哨,简直油上加油,要不是浓浓酸汤陪伴,这油可就太腻人了。
不过砂锅粉的火热,倒是适合作为早起归家之人的伴侣。毕竟,早上的贵阳只有13度,而我又没有女朋友只有一件薄外套。
----------与粉无关或部分相关的游客照---------------
西江千户苗寨·晨起嗦粉
酒店自制·老干妈辣鸡粉
镇远古镇·钓叟的鱼弦
西江千户苗寨·日与夜
青岩古镇·山外小阁楼
钦定·肥宅快乐锅
可能是我被灌得最狠的一次·球球你们摇了我8·真香
之前写了篇桂柳嗦粉之旅,没想到还能在续一篇贵州嗦粉之旅,只能说中国人在吃的花样上永无止境。小朋友们,我们下次见(?)
评论区